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,比分定格在1比3。
中国女排姑娘们耷拉着脑袋走下赛场,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木地板上。
主教练赵勇站在场边,手里攥着的战术板都快捏变形了。
这场球输得窝囊,输得憋屈,输得让人直拍大腿。
波兰队那个被郎平指导戏称为"傻大个"的副攻手,今儿个可算是逮着机会了。这姑娘身高马大但动作慢得像树懒,平时在联赛里就是个凑数的角色。可今儿个在中国队面前,愣是砍下17分,打得那叫一个欢实。场边有球迷都看不下去了:"这拦网是纸糊的吧?人家慢动作回放似的扣球都能得分?"
发球环节更是让人看得直摇头。中国队的发球软绵绵的,跟喂到嘴边的菜似的。波兰队接一传接得那叫一个舒服,二传手还有闲工夫朝队友挤眉弄眼。数据不会骗人,全场发球直接得分中国队就拿了2分,波兰队拿了5分。更气人的是,中国队发球失误倒有8次,关键分发球时手抖得跟筛糠似的。
场边有老球迷急得直跺脚:"这发球,跟闹着玩似的!人家训练课都没这么轻松!"这话说得在理。发球是排球比赛的第一道进攻,要是连这道进攻都软趴趴的,后面的防守可不就得累成狗?波兰队的进攻打得那叫一个顺溜,中国队防守队员满场飞奔,还是被人家打得找不着北。
拦网的问题就更明显了。边攻手个子矮,手伸到人家胸口就够不着了。副攻手都是新人,经验不足,起跳时机总慢半拍。二传手身高吃亏,对手专打头顶,一打一个准。这拦网形同虚设,防守压力可不就大了去了?有球迷调侃道:"这拦网,跟超市门口的充气拱门似的,看着挺唬人,一捅就破。"
赵勇在场边看得直嘬牙花子。这位少帅接手女排时间不长,正处在磨合期。世界女排联赛赛程紧,接下来还要打意大利、美国这些硬骨头。要是发球、拦网这两块短板不赶紧补上,后面的比赛怕是要被对手按在地上摩擦。
说起来中国女排这些年也是起起落落。从老女排五连冠的辉煌,到雅典奥运会的惊天逆转,再到里约周期的重回巅峰,这支队伍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。可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,不进则退。现在国际排坛强队如林,意大利的埃格努、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,哪个不是狠角色?中国队要是再不把基本功练扎实,怕是要吃大亏。
训练馆里,姑娘们正在加练发球。赵勇站在场边,眉头紧锁。他知道,光练不思考不行。发球要狠,关键分发球更要果断。跳飘、大力跳发这些技术都得练到炉火纯青才行。拦网训练更是不能马虎,得让队员们多研究对手录像,把预判练成本能反应。
场边有老教练在支招:"发球得跟小李飞刀似的,又快又准,让对手接得手忙脚乱。拦网得学铜墙铁壁,手伸得高,跳得及时。"这话说得在理。排球比赛就是这样,细节决定成败。发球、一传、二传、扣球、拦网、防守,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都可能葬送整场比赛。
更衣室里,队员们默默收拾着装备。输球的滋味不好受,但更难受的是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,却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。队长拍了拍年轻队员的肩膀:"别垂头丧气的,发现问题就是进步的开始。咱们加把劲,把短板补上,下次见面非得让波兰队喝一壶不可!"
排球这个项目,从来就不是靠一两个明星球员就能打好的。需要全队上下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发球、拦网这些问题看似是技术问题,其实反映的是整个团队的训练水平和比赛状态。中国女排有着光荣的传统,也有着不服输的精神。只要找准问题,对症下药,重回巅峰并非遥不可及。
场边的记分牌已经清零,下一场比赛很快就会到来。赵勇知道,留给他和球队调整的时间不多了。国际排坛的竞争就像逆水行舟,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手甩在身后。但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此,永远充满变数,永远值得期待。
训练场的灯光依然亮着,女排姑娘们的身影在场地上一遍遍重复着发球、拦网的动作。汗水浸透了训练服,但没人喊累。因为他们知道,想要在国际赛场上站稳脚跟,就得把这些基本功练到极致。场边有工作人员小声嘀咕:"这帮姑娘真拼啊。"是啊,不拼怎么能行?想要不被对手"掐脖子",就得自己先练就一副钢筋铁骨。
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,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。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,就得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。